日喀则桑珠兹宗堡保护与复原工程

Preservation and Reparation Project of Sangzhutse Fortress of Shigatse City

西藏日喀则的桑珠孜宗堡,曾是城中作为制高点的一座山巅城堡式地标建筑,在规模和气势上仅次于比其建造晚330年的拉萨布达拉宫。宗堡不幸毁于“文革”时期。2004年初,上海市将桑珠孜宗堡重建工程纳入了援藏重点项目,并委托同济大学负责工程设计工作。三年来,主创人员和工程组十上青藏高原,反复踏勘现场,多方搜集历史材料,顺利完成了工程设计。一期工程如期竣工后,一举恢复了日喀则市昔日优美的城市天际线和城市制高点,对推进当地经济建设和旅游观光事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,社会反应强烈,也是上海市对维护国家统一、民族团结和弘扬西藏地区传统文化做出的重大贡献。本项目获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优秀奖。 

1、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设计
宗堡遗址位于平均海拔3900米左右的山体上部,由下方的堡台废墟和上方的堡楼夷平痕迹构成。山势陡峻,地势复杂,大型建筑机械很难上去。主创人员亲历了藏族建筑崇尚自然、尊重环境的伟大情怀,设计中没有采用削平山头或挑出岩壁的一般山地建筑设计方法,而是按藏式宗山建筑尊重自然、因山就势的当地传统进行重建。即先原址原貌地复原堡台,对残垣断壁予以加固,修补上去的部分尽量采用原来石墙的材料和肌理;再以山地的起伏关系及历史图像错落布置堡楼建筑空间,“被动式”利用地形地貌,以“加法”为主,尽可能少动土石方,将建筑界面内的山体部分隐于建筑之中,使建筑与山体浑然一体。

2、空间布局与形体设计
由于本工程并非一般文保修复项目,故采用了既尊重历史,又超越历史的建筑重建观。即一方面延续历史,修复堡台废墟,保持原石材肌理与山体浑然一体的历史沧桑感;另一方面以历史资料重建已不存在的堡楼,使红、白堡制的外观整体形神兼备,局部提炼创新,如红堡的主入口立面富丽空透的楼台造型,白堡东南转角的新旧形体对比等。建筑空间强调以历史博览为主的“多功能文化综合体”属性。堡台南面为梯形的内院“德央夏”,每年的“古朵节”可在此举行盛大法会,并设计了班禅讲法坛场。其余广场主要用于人流集散。堡楼的红堡部分为中心展示空间,内含一座佛堂。两侧的白堡为展示和附属空间。

3、建筑细部设计
以深入藏地调研为设计基础,对前、后藏区建筑的文化特征和细微差别做了深入分析,如宗教标识、图案寓意、饰面材料、门窗线脚等,都在重建设计中得以充分体现;并把传统工艺与现代施工技术相结合,使建筑外观肌理、质感、色彩、图案装饰等的施工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水准。室内空间高敞通透,施工面平整利落,为二期工程的室内博览空间设计创造了很好的条件。